·
表達藝術治療的發展歷程
表達藝術治療的誕生可追溯至1970年代初期,由Shaun McNiff、Paolo Knill和Norma Canner在美國波士頓 Lesley College Graduate School(現為Lesley University)共同創立。這個治療方向突破了傳統單一藝術媒體的限制,強調多元藝術形式的整合運用。
在發展初期,Dr. William Goldman 於1972年首次提出「表達治療」一詞,描述運用多種藝術形式進行治療的方法。隨後,這個領域迅速發展。1978年,舞者Anna Halprin與其女兒Daria Halprin創立Tamalpa Institute,開創以舞動為基礎的表達藝術教育及治療。
1980年代是表達藝術治療蓬勃發展的時期。Paolo Knill將這門學問推廣至歐洲和北美,同時在瑞典和美國多所大學相繼開設相關課程。1984年,心理學家兼藝術家Natalie Rogers結合其父Carl Rogers的人本心理治療理念,創立人本表達藝術模式,為這個領域注入新的理論基礎。
1990年代見證了表達藝術治療的專業化進程。1994年是重要的里程碑,國際表達藝術治療協會(IEATA)正式成立,同年Paolo Knill在瑞士創立歐洲研究學院(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– EGS)。2013年香港大學開辦了亞洲首個大學的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,標誌著這門學科在亞洲的發展邁向新階段。
直至2020年表達藝術治療先驅Paolo J. Knill辭世,他留下的專業遺產持續影響著這個領域的發展。時至今日,表達藝術治療已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專業,在全球各地廣泛應用於心理健康服務中。